热烈祝贺文化部 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信阳生态研发基地由尹万琳主任负责成功运营了!!!
中国领导干部网河南讯:“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信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在尹万琳主任等负责同志为主导的核心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大力支持下,践行了党和政府所倡导倡导的“大创业、万众创新众”的指示精神。以生态文明学术沙龙的形式,专家学者们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创意思维、生态文明的建设途径、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议题展开实施,并对豫南大别山区和信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有机无公害大米蔬菜等食品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并得到相关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予以积极评价。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就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言,需要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政绩观、效益观、消费观,积极倡导生态自觉。
树立生态政绩观,在执政行政中贯彻生态自觉。十八大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个方面,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使树立生态政绩观,成了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倡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以资源消耗谋求暂时的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招商引资,不以消费公共资源兴建表现政绩的“形象工程”。树立生态政绩观,需要领导干部立足长远,不因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而不作为。目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与制度还不完善,树立生态政绩观,更需要执政行政者坚持生态自觉。在政策制度上,需要以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为标准,积极查漏补缺。在政策执行上,不打政策擦边球,而是严格要求、扎实推行。在政绩考量中,不把生态指标看作一组数字摆设,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目标内容落到实处。
树立生态效益观,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生态自觉。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经济建设仍然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生产投资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树立生态效益观。树立生态效益观,就是要在投资发展中,不仅计算显性经济成本,还要计算隐性生态成本,建立生态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明确生态资源使用与消耗的权责关系,生产投资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树立生态效益观,需要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经济发展路径依赖,借助科学技术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克服种种困难与阻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坚持生态自觉,才能正确把握眼前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相互关系,才能平衡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相互关系,才能把未来纳入现在发展规划中。
树立生态消费观,在全民参与中普及生态自觉。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参与,人们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周围的生态环境,人们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无时不在影响着周围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走向高消费,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更加需要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坚持既满足人的需求,又不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消费理念,倡导选择低碳消费方式,走可持续消费道路。树立生态消费观,要把生态理念普及到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与消费行为中去,不能局限于消费纯属个人私事的认识,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消费选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切切实实做到不因追求奢侈而浪费资源,不因贪图便利而无视生态影响,把适度消费、低碳消费、生态消费看作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态自觉。
美丽乡村建设顺应时代的进步和广大农民的期待,但如何建设大有学问。本报“寻访美丽乡村”采访组在与睢阳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睢阳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是找对了路子,正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那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创造,让美丽乡村美在传承、美在生态、美在公共服务、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认识和表达,在随后我们对【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的实地观察中,得到了验证。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虽然处在城市边缘鸡公山附近,我们看到的在保留原有村庄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村间道路的整理和硬化,对家庭庭院进行规范并统一制作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美宣传墙画,房前屋后、基地坑塘见缝插绿,各种果树、花草甚至蔬菜点缀在庄园的角角落落,文化场地设施等 应有尽有,处处整洁有序、处处亲切自然,乡村美丽得有乡村的农家味道。还有因建文化园区而园区风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公益服务一应俱全,因园林地低洼多有不便,根据新思路进行统一规划,宜居宜业,并使得乡土文化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光大。同时,实施土地流转,百亩规模的小农场涌现勃勃生机,生态乡村游风生水起,乡村田园处处旧貌换新颜。其实,信阳生态文明示范园区来自美丽乡村实践探索基础上得出的深刻认识,是对生态文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表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和内在要求,这也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路径选择。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已于8月中旬公开发布。《办法》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和依法治国的要求,聚焦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明确了追责对象、追责情形、追责办法,划定了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责任红线,是督促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用权的一把利剑。
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高选民介绍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组部、监察部牵头,相关8个部门参加,共同研究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办法》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体现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强调,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办法》就是落实这些要求的重要举措。
二是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现实中生态环境事件屡屡发生,往往与一些领导干部失职渎职有直接关系。《办法》针对这个问题,强化刚性约束,旨在督促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不能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再越雷池一步。
三是体现了从严追责的坚定决心。《办法》的核心是一个“严”字,这方面有三个突破。第一是党政同责。首次将地方党委领导成员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追责对象,有助于推动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担责、共同尽责。第二是终身追责。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要严格追责,决不允许出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现象。第三是双重追责。既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的责任,又强化监管者、追责者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追责链条和制度的闭环系统,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实行“零容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证。
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概念
(一)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 级。AA级标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A 级允许限量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物质。
(二)无公害食品(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三)有机食品(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农产颁证组织颁发证书的一切农产品。
(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通俗地讲:有机食品是精品;绿色食品是良品;无公害食品是普及品。有机食品是通过国际认证,目前是具有特供性。绿色食品是通过农业部认证,具有相对广泛的区域性。无公害食品是通过省级认证,目标是大众化的农产品。
(五)绿色蔬菜
是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的总称。或指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后残留在蔬菜里的农药残留物指标低于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标准。(编辑:周玉))
首先介绍一下有机食品(ORGANIC),有机食品的分类依据主要侧重于生产方式,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禽畜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在这种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下,经过授权的有机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称之为有机食品。实质上,有机食品,也叫纯天然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推崇的一种安全消费食品。这类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完全是有机物,或者是让其自然生产,所以单位产量不高,总产量有限,因而市场价格高,社会消费群体比较小。尝试和改革常规现代化农业的替代农业,包括生物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等,其中以有机农业发展较快。 绿色食品(GREENFOOD)是我国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类安全食品,它是经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质量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文字及其图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相对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来说,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要求相对宽松一些。从质量安全的角度上讲,无公害食品与A类绿色食品比较接近,但是无公害食品的消费对象,是国内大多数消费群体。谨此,大家了解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发展与区别,才能更加方便我们消费者对食品的选择与购买,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饮食质量。